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中心幼儿园
区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中心幼儿园 > 课题列表 > 所有课题 > 区级课题 > 情境音乐 > 课题动态 > 学习资源
栏目导航

横幼音乐课题组学习记录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9-06-29  浏览次数:
王婧瑶  学习记录表
学习时间
2019.5
学习形式
网络学习
文章题目及出处
谈幼儿歌唱教学活动
内容摘要
在音乐活动中,老师们总觉得给幼儿上音乐欣赏、打击乐、舞蹈比较顺手,小朋友对这些音乐活动也很感兴趣,所以在一些公开活动中也就很少看到歌唱活动,主要怕在活动中孩子们会不感兴趣,收到的效果不佳等。但是歌唱活动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占很大的比例,我们必须重视孩子的歌唱活动。
  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低估幼儿的能力,没有给他们自由的活动空间。我想音乐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歌唱活动更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力,使孩子们真正喜欢唱歌。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其中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在以往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却有些被动,只是一遍一遍地跟唱,虽然在老师问:“
喜欢不喜欢这首歌”时,孩子们条件反射似的回答“喜欢”,但孩子们有的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和做小动作等。虽然在老师“注意表情”“高兴一点”“笑一点”等言语提醒下。他们会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在感受的基础上的自然,主动的表现。教师也往往头痛上歌唱活动,一遍一遍的范唱毫无生趣,似乎音乐游戏,打击乐,韵律活动等形式更让孩子有兴趣,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歌唱活动似乎成了“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
  怎样调动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在歌唱时感到愉快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回主动思考,同时,老师也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如:幼儿的理解能力、生活经验等并对歌曲作适当的理和调整。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兴趣点才是教育的有效起点,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互动”来进行歌唱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一、首先,老师应选择适合幼儿演唱的歌曲内容。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在选材上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具有生活性,同时,也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便于由于在演唱时可以用动作 来表现歌曲。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唱歌的兴趣,
而且也便于孩子理解掌握歌词内容,使他们渐渐喜欢唱歌,例如:小班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形象可爱的小动物为题材的内容,讲述动物特征,动物的叫声。如《小花狗》、《我是一只小青蛙》《小猪啰啰》等,孩子们在演唱时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特别开心。此时,孩子们都能很投入地进行歌唱活动。到了中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小朋友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作为歌词内容,歌曲也比小班时稍长些,如:《好朋友》《打电话》等。这时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演唱歌曲的兴趣,我们可以配上简单的道具让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打电话》中,我们可以在课前让孩子们每人折一个电话机,然后在活动中请孩子们拿着电话机边唱边表演,我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高。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考虑以上方面内容,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二、其次,老师应有“童心”感化幼儿。
  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把以前学到的内容迁移本次活动中来。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情感互动”。如:我在教大班孩子学习歌曲《家》时,我请小朋友先说说自己对家的感受,自己是如何喜欢家的,老师也告诉他们,家是多么的温暖,不管谁都有自己家,从而,小朋友就想象各种动物、植物、自然界他们都有家。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使他们对家有新的认识,知道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所以“出去玩可别忘了回家,”老师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讲述歌曲内容,孩子们很愿意接受,很乐意跟着老师学。
  三、再次,为幼儿创设意境,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孩子们在唱歌活动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体验 歌曲带来的快乐,感受歌曲的优美动听,使他们身临其境。但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采用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也可以利用歌词来创编谜语,大班幼儿对猜谜有着极大的兴趣。如《大雨小雨》我就用一个传统的谜语:条线,万条线幼儿的关注点一下子都集中到歌曲上来。这是“言语互动”。
  2、在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音乐的心理情境。
  幼儿在认真倾听歌曲的同时也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体验到不同的情绪情感,进而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在这个情境中,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只需要用优美的歌曲来填充,把幼儿自然而然地带入歌曲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通过自发地联想进入想象的特定情境。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不仅使幼儿熟悉了乐曲和歌词,而且起到了愉悦身心的功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唱歌的欲望。在教孩子们唱歌之前,我经常少不了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这样的情境,一方面让孩子们熟悉乐曲,为学习唱歌作铺垫;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欣赏能力。记得第一次尝试于歌曲《我们是中班小朋友》时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清唱起歌词,孩子们便纷纷闭上了眼睛,呈陶醉状。不一会儿,有些孩子的面部表情开始变化,嘴角微微上翘;有些还跟着歌声摇起头来。欣赏了歌曲,我请孩子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这首歌很好听!”“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心里很高兴!”由此,孩子们体验到了歌曲为他们带来的美好情感,进而更增强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学习体会
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文学、美术作品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像抖音上的歌曲,哪个不会哼上几句?尽管我们知道这类歌曲不适宜孩子,但能制止得了吗?这种现象是普遍客观地存在着,仔细寻求原因,却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孩子其实并非真的喜欢唱这些歌曲,因为他们连其中的歌词的意思都不了解。会唱这些歌并非一日之功,一来是这些歌曲的确非常的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